戈尔巴乔夫去世 功过世人如何评?

【华e生活】8月31日综合报道: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周二(8月30日)因病去世,享耆寿91岁。

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声明提到,他长期卧病,最终不治。各国领袖也对他的离世表达遗憾。

《德国之声》整理戈尔巴乔夫一生有哪些功过。

普京表示“深切哀悼”  

根据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戈尔巴乔夫周二(30日)晚间在经历了“长期严重的疾病”后去世,但没有提供其他细节。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说,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并预计在31日上午发布唁电。

戈尔巴乔夫总共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15次,对此卡尔·拉格菲尔德只能望洋兴叹。不过,这位前苏共总书记还是很高兴2003年在汉堡给这位国际时尚大师颁奖。

俄国官方通讯社塔斯社报道,戈尔巴乔夫将被安葬在莫斯科墓园,与他1999年去世的妻子为邻。

世界领袖表示哀悼

联合国总干事古特雷斯说,戈尔巴乔夫是“改变历史进程的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说,这位前苏联领导人为和平结束冷战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个人都多。

美国总统拜登称赞戈尔巴乔夫是一位“罕见的领导人”,他使世界更加安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赞许戈尔巴乔夫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尊重”的领导人,帮助推倒了铁幕。

2014年11月9日,戈尔巴乔夫站在了柏林勃兰登堡门前​。

法国总统马克龙说,“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英国首相约翰逊则说,他钦佩戈尔巴乔夫在冷战即将结束时的“勇气和诚信”。约翰逊补充说道:“在普京侵略乌克兰之际,他开放苏联社会的执着精神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曾访华会见邓小平

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与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举行了历史性会晤。这是中苏关系在1950年代堕入冰点、其后两国关系和缓后,首次有苏联最高领导人访华。

除了邓小平,戈尔巴乔夫也与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见面。

戈尔巴乔夫在1989年5月访问北京。

当时戈尔巴乔夫接受中国官媒《环球时报》访问时说道:“苏中两国领导人的会见是一次罕见的事件,在我们和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当时对记者说,对中国、对世界来说,邓小平是20世纪的一位伟人,也是一位世界级的政治家——文革后,邓小平把中国带入了正确的发展轨道,让人们创造性地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永久的遗产

从1985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对该国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大规模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开放政策允许对共产党和国家进行过去无法想象的批评,但也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首先是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然后是其他地区——要求独立的呼声更加高涨。

作为最后一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结束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并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中程导弹条约》削减核武数量。同时,他与西方建立了伙伴关系,掀开了自二战以来分裂欧洲的“铁幕”。

戈尔巴乔夫这时已经不是苏联元首了,然而他和太太赖莎仍然占据着德国民众的心。这是他们俩1992年3月在慕尼黑的一家啤酒屋的照片。

这位苏联政治家见证了西德和东德的统一,至今仍然被部分的人亲切地称为“戈尔比”(Gorbi)。

1990年,戈尔巴乔夫因为“在东西方关系的根本变化中发挥的领导作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付出的高昂代价

但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期间曾任礼宾司司长的舍甫琴科也曾表示,“戈巴契夫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希望的时代、进入无核弹世界的时代,但有一项误判:我们不够了解我们的国家”。

尽管在西方被奉为偶像,但许多俄罗斯人从未原谅戈尔巴乔夫因其改革而引发的动荡,认为该国随后生活水平暴跌,是为民主付出的高昂代价。

在柏林墙倒塌1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德国摇滚教父林悟道与戈尔巴乔夫见面——这时两人都已经与自己的黄金年华挥别。

对于推动改革迎来惨淡的结果,戈尔巴乔夫曾在回忆录提到,“国家的危机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但俄罗斯已经选择自由之路,这是不可逆转的。没有人可以再让它回到极权主义”。

对此,俄罗斯自由派经济学家格林伯格今年6月30日前往医院探望戈尔巴乔夫后,曾向俄罗斯国防部辖下的红星电视台说:“他给了我们所有的自由——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它。”

 
编辑:北卡金色池塘
畅聊天下有趣的人和事——北卡金色池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