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拜会,“没有皆大欢喜”,但取得了一些共识

周一,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和拜登总统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晤。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争端加剧持续数月后,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于周一首次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举行面对面会晤,此番接触意味着双方都承认彼此面临着来自全球冲突和经济逆风的挑战。

会谈后,双方同意重启近几个月来暂停的气候谈判,这可能是避免灾难性全球变暖努力迈出的一步。

两人承诺继续努力,让华盛顿的内阁级官员与北京对应官员更频繁地举行会面。国务卿布林肯计划跟进双方的会晤结果,于明年初访华

德国之声评论员潘迪(Ashutosh Pandey)在评论文章指出,这次的拜习会对拜登而言,意味著那些担心美中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亚洲盟友“可以松一口气了”。华盛顿和北京藉此迈出了实现关系正常化和促进全球稳定的第一步。面对巨大的分歧,他们必须确保继续谈判的承诺不会落空。

“习拜会”发出了什么信号?

据《纽约时报》报道,拜登和习近平见面开始时,像老朋友一样互致问候。双方一致认为不希望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爆发冲突。经过近三个小时的会晤后,他们承诺将付出更多努力来修复双边关系。双方目前处于几十年来最针锋相对的时刻。

这一切都无法掩盖矛盾背后的深刻分歧,但由于事关重大,拜登和习近平的措辞都表明,他们不会把赌注押在不受限制的冲突上,而是押注于个人外交和十多年的接触可以避免争端的恶化。

“我们将展开激烈竞争,但我不是在寻求冲突。”拜登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希望负责任地管理这场竞争。”

“我绝对相信,不需要再来一场冷战。”拜登说。

两人似乎都急于淡化华盛顿和北京正在走向对抗的看法,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声称对这个自治岛屿拥有主权。台湾是北京军事和外交施压行动的焦点,引发了台湾可能遭到入侵的担忧。但拜登告诉记者,他认为中国对台湾的入侵并非“迫在眉睫”。

尽管双方经过会面仍没有在争议最大的分歧上找到共同点——“我并不是说皆大欢喜。”拜登说——但他们取得了一些共识。

拜登和习近平举行了近三个小时的会晤,讨论了双边关系中一些最棘手的问题,包括台湾问题上的紧张局势、经济问题以及重启气候谈判。
拜登和习近平举行了近三个小时的会晤,讨论了双边关系中一些最棘手的问题,包括台湾问题上的紧张局势、经济问题以及重启气候谈判。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台湾问题是否迎来曙光?

据BBC报道,在美中关系的紧张下,习近平与拜登的会面的一举一动牵动国际神经。作为莫斯科入侵乌克兰之后的下一个全球“火药库”,台湾岛被外界认为若发生战争,对全球杀伤力远远大于此次乌克兰战争带来的灾难。

因此,拜登和习近平两人此刻在G20峰会的会面,备受瞩目。譬如,此次峰会东道主印尼总统便公开告诉BBC,希望美中两国能在此次峰会达到建设性的共识。

分析拜习两人会面释放出来的台海议题信息,国际关系学者宋文笛向BBC分析,此次会面,美中未有改变彼此的想法,“但双方皆用智巧的语艺,掩盖差异,制造出彼此都感觉和谐的画面”。

他表示,美国仍然打算与北京强力竞争,主要目的是想加强危机中双方或能够沟通的机制。而北京一如既往地关心的不是问题,而是“关系”:“北京希望美国同意重新定义美中关系的性质,不再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如拜登所说),而是合作的伙伴”;习近平甚至指出中国想要的伙伴关系也是“国际社会所期待的”。

宋文笛认为此次会面,习近平确实得了分,因为他面带微笑地与拜登交谈,表现出自信,表明他没被拜登吓倒:“就像美国和中国真正平等一样。这是习近平最近关于东方崛起而西方衰落的叙事的直观表现;拜登也得了分,因为习近平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推波助澜的做法给了拜登一个机会。 即便如此,习近平仍然认为拜登是个言而有信的人,而且习近平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拜登的下属,因为他们没有忠实于拜登的承诺。”

孙韵则告诉台湾媒体说,拜登“发出使人宽心的讯息,中方的声明亦是正面美言”,“这本身就显示双方有意改善关系”。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则向BBC解释,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第一步,我们将不得不看到是否有后续行动,譬如解放军针对台湾附近和周边的军事活动或演习,是否有一些缓和的迹象。或者美国是否会开始试图降低对台湾的访问频率,“因为这显然是北京的一个痛点”,而北京对美的“战狼外交”是否继续也是重点之一。

在新加坡参与经济论坛的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周二(11月15日)也被问及对拜习会的看法。戴琪告诉与会者,从双方会面的照片能看出美中两位领导人熟悉彼此,“这场会谈对全球而言也是一项很强烈的讯息:两人有能力管控极为复杂的美中关系。”

有收获但难突破

据德国之声报道,评论员潘迪(Ashutosh Pandey)在评论文章指出,他认为尽管美中双方在台湾、人权、贸易和技术转让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这些都不容易消除——但双方仍可以通过合作获益。

美联社认为,尽管此次拜习会没有取得分水岭式的突破,但仍为双方带来了一定收获。除了共同谴责俄罗斯的核威胁外,拜登似乎还从习近平那里争取到了与中国在一系列全球共同挑战上恢复部分合作。

法新社则指出,尽管拜登与习近平都试图透过这次会晤为中美关系解冻,但分析人士大多预计两国的紧张局势难以进一步缓和。

美国非营利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则表示,拜登此次“发出了一个令人放心的信息,中方的新闻稿则显得积极光明”,“这本身就表明双方都对改善关系感兴趣。”但是,除了共同希望避免最坏的情况和直接冲突之外,两国对于更稳定的关系意味著什么,有非常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

她说:“如果我们期望这次峰会能奇迹般地拯救这种关系,并将其恢复到一个更好的位置,我认为我们需要看到更多的具体行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